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  重要文件

2014年上海戏剧学院行政工作报告

提升学科 强化专业 落实责任 绩效管理
2014年上海戏剧学院行政工作报告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韩生
 
2014年3月15日

(第七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审议通过)
 
各位代表:
我受学院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学院行政工作和2014年学院主要工作计划,请予审议。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院第一届党代会后的领导班子履职的第五年。面对我国教育和文化建设新的形势变化,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竞争环境,改革进入深层和各类矛盾的交织,绩效管理改革新的任务要求,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了党代会和中长期规划目标方向,对接服务国家和上海文化建设,落实上海高校综合改革部署,着力内涵建设,聚焦教学工作,提升学科水平,推动创作演出,推进国际合作,创新机制模式,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深化改革、改进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教职工总体的收入福利保持了稳定增长,学院建设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一) 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认真开展了校级本科专业达标评估。学校对所有专业进行了自查和自评,通过达标评估对本科专业进行全方位“体检”,实现以评促建、促改、促管的目的。
本科教学工程成果显著。获市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重点课程6门;院级规划建设教材立项8本;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立项4门;8名学生作品获“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创新项目获第三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最佳报告奖”。
教学、科研与创作一体化建设探索取得成效。初步实施了不与教学有关的创作不列入计划,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相结合,并将这一理念体现在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制订中;
探索文教结合教学实践新模式。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承办首届“青年艺术创想周”,探索教学实践与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文化项目对接的新模式;与中国剧协合作举办“全国高级青年戏剧音乐研修班”获得业界高度评价。
坚持根据专业发展更新修订教学方案。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知识更新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新的需求、针对2013级新生的特点进一步修订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研究生教学管理和培养质量取得进步。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运行;1篇硕士论文和1篇博士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1篇博士论文推荐参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上海市学位办的支持下开拓全日制MFA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获上海市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资助。
(二)学科建设进入新平台,科研立项取得新突破
两个一流学科建设平台——戏剧与影视学(A类)、设计学(B类)成功启动;两个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中国戏剧研究基地、上海市“立德树人”综合艺术教育教学基地成功建立;“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DTAM多维度戏剧艺术博物馆》获文化部立项;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多用途新媒体上戏剧院示范工程》成功立项;“上海市虚拟环境下的文艺创作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评估验收并与市科委续签新合同。
“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舞台美术创新工作室”、“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和“广播电视学”市教委重点学科均通过结项评审;艺术学理论(B类)一流培育学科的三个项目和上海高校创新团队(第一期)、(第二期)的结项审查工作正常进行。
学校制定和颁布了《上海戏剧学院科研激励暂行办法》,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2013年,学校共获得市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立项1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文化部项目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8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阳光计划”项目1项;53位中青年教师获得校内“中青年科研项目”资助。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制订工作稳妥进行。
坚持师资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对接原则,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达到建设专家团队的目标。2013年学校完成了“东方学者”的申报和8名客座教授的聘任工作。
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2013年共有54名教师入选“教师国外访学”、“国内访学”、“产学研践习”三大计划,辐射到所有的院系,派出教师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学校制定颁布了《教师国外访学研修计划实施办法》、《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教师产学研践习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成功入选上海市教委实验技术队伍个人计划和基地项目共8项。
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是新形势下的分配导向重大调整,事关每一个教职工切身利益,工作敏感性强,任务艰巨复杂。学院根据国家和上海市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各部门与全院干部教师团结协作,以“公平合理、绩效优先,平稳入轨、动态调整”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逐步建立公平与激励相结合、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为目标,在对各院系深入调研和学校薪资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绩效工资津补贴核算清算及数据测算工作,完成了《上海戏剧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的起草、征求意见工作。
(四)创作演出成果丰硕,开展专业创新探索社会合作
2013年我校教学实习与毕业剧目公演13台,研究生毕业作品8部。“上戏有戏演出季”共有8部作品分别在上海七个剧场等轮番上演,均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话剧《国家的孩子》获得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金奖第一名。
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创想周”活动,校内外66个剧组、200多场演出、31个工作坊与讲座和64部微电影参与,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广泛赞誉;与上海文化广场合作上演音乐剧《摩登米莉》,推进教学作品走进市场检验。学生作品剧情片《绥芬河之恋》获2013澳门国际电影节优秀微电影奖。探索艺术与产业对接,与浦江镇联手实验打造情境体验剧取得了初步成果;与桂林艺术剧院合作情境旅游剧目创作签约启动。
(五)国际艺术教育平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国际剧协(UNESCO-ITI)成立世界演出艺术教育联盟,我院和美国乔治顿大学成为全球两大中心(Network),分别负责东西半球艺术院校的联络与组织工作。
学院主办了第七届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与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韩国和意大利的七个剧组完成合作14场演出;与挪威领事馆合作复排话剧《有人将至》,话剧《原野》等出访捷克展演。成功举办 “冬季学院”、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国际导演大师班(德国)、欧丁剧院表演大师班、新媒体演艺创新国际专家研讨会。
(六)大中专一体化综合发展,中专保持全国领先。
附属戏曲学校、舞蹈学校立足自身发展,继续完善了分级教学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调整方案。
附属戏曲学校以“周周有彩排,月月有演出”的舞台实践演出,不断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在“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附属舞蹈学校开发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精品课程,在全国中职首开现代舞专业;获市教委批准为第二批“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计划”立项建设学校,获创建资金2035.8万元;学生在第四届南非开普敦国际芭蕾舞比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国标舞巡回赛等摘金夺银。
(七)坚持以学生为本,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继续保持符合学校实际和发展定位的教育规模。推进招生改革,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扩大一本线招生规模,并启动重点中学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一体化建设,与复旦附中、格致高级中学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2013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全日制本科招生498人,同比去年增长了11.7%;研究生总数为422名,同比去年增长了2.7%,博士生和在职艺术硕士同比持平;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规模稳步增长,攻读学位的在校外国留学生人数33人,同比增长57.1%;学历继续教育招生273人,同比去年下降了20.2%;中专教育招生规模略有上升,附属戏校和舞校共招生207人,比2012年增长了8.9%。
完善“啄壳计划”、“研究生创新计划”等学生创新激励机制,扶持学生创新项目46个;建立“何念校友工作坊”等校友资源项目建设,和学生创新培养、专业素质提高、就业渠道拓展等紧密结合;举办上海市研究生长三角学术论坛,紫藤博士论坛等活动,吸引兄弟院校学生百余人投稿,激发了研究生学术创新与争鸣的热情。
建设上戏就业网站、上戏就业服务新浪微博、上戏毕业生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等,实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2013年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总体就业率97.98%,与2012年持平,总体签约率为47.38%,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69.44%,比2012年提高近14个百分点。
(八)完成基础保障任务,推进管理规范和制度建设。
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建设工作取得进展。2013年图书馆完成了全年9061册中文图书的采购工作,自建并完善了包括上戏图书馆特色剧目库等8个电子数据库。学校还完成了网络宽带升级,目前全院宽带由去年的118M升至370M;数字化校园平台积极推进,促进了各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艺术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并配合全院多个院系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或升级;远程艺术教学实验室建成,实现了预期的远程艺术教学功能、精品课程录播功能、电视演播功能、校园电视台功能和小型演出功能。戏剧博物馆建设获得市教委专项支持。
后勤保障进一步提高。华山路校区健身房改造及健身器材采购工作完成,改善师生员工的健身体锻条件;完成了图书馆加层和佛西楼报告厅的配套设备添置;完成了华山路校区配电站基础建设工作和教学设施的设备更新工作;莲花路校区完成了图书馆办公用房和戏曲学院多媒体实验室的修建;膳食部门克服了物价上涨、人员费用增加等不利因素,保持了餐厅菜价基本稳定,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和谐安全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以“人防、技防、物防”为抓手,制定严格的校园安全工作计划,同时加快推动校区技防数字化建设,确保了学校青年艺术创想周、青音班、国际小剧场戏剧节、招生考试等活动期间的和谐安全稳定。
产业管理不断完善提升。继续探索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和教学服务相结合,加强入驻企业遴选管理,明确与学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文化创意类企业为入驻条件。依据国家对校办产业政策导向及时作出调整,推进华山创意园建设。产业管理部门克服了国内外不利经济形势的影响,完成了学院的创收计划;上戏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下属两家子公司均完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在上海市教委系统保值增值评比中获得优秀称号。
财务运行管理更趋有效,规范制度同步建设。面临资金和项目类别剧增的现状,学院制订了《上海戏剧学院专项经费预算制订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合理统筹经费来源,确保人员经费支出。强化历年专项清理,经费执行再创新高。配合绩效工资方案,全面梳理人员支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杜绝浪费。加大经费监查力度,积极配合落实整改。明确了全校公共基础平台优先、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优先、师资教学团队建设优先、重点创作演出项目优先、重点科研专项保障原则。学校党政领导会同各职能部门在年内多次进行中期检查执行推进,当年预算执行基本完成,历年专项执行完成任务依然艰巨。
教职工收入总体水平保持稳定增长。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增长,如:发放内涵建设补贴,持续提高教职工伙食补贴、节日费、年终奖,夏季高温费等;社保基数比例逐年递增;住房补贴集中提前完成发放等举措,教职工收入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另见财务报告)。通过绩效工资改革的试行,教职工收入结构和差距将更趋公平合理。
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2013年学校接受了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各审计事务所对学校进行的多项审计和检查,学校审计部门共组织完成修建工程类审计项目42项,为学院起到了节约资源,也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和保驾护航作用。
新校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产学研园区建设继续推进。2013年,浦江新校区建设获得了上海市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启动了立项工作,初步完成方案设计招标;完成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项目申报工作,并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多校区办学对学院整体建设发展、学科专业布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城市文化建设对接等提出了新的课题。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推进华山创意园区项目建设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九)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管理改革和作风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政班子真诚向群众听取意见,认真查摆“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如领导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学术委员会换届、精简校内会议、剧院管理、演出冠名、电影观摩等6项即知即改的工作,指定分管负责的领导,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和制度。通过三个阶段活动的扎实开展,全校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推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聚焦教学,提升学科,整体推进,改革引领为指导方针,积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和工作考验,学校各项事业保持着积极的发展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党政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奉献全校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也向积极支持上戏发展的各级领导、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兄弟院校和组织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到,学院处于转折时期,面对新的建设与发展任务还面临着许多必须解决的困难和课题,必须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一是思想准备不足。校区拓展与学科专业格局变化、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研讨不够;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上海市文化建设发展的意识不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艺术教育转型的认识不足;学生培养发展与教师个人业绩的关联缺乏制度体现;对深层次整体性改革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是队伍状态不稳定。多个院系部门关键岗位的干部教师进入退休高峰期,人才梯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断层;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水平专家工作团队和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的精神状态有待提振;工作激励政策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更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需稳步推进。
三是能力建设待创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要求,艺术教育规律的新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背景,数字媒体时代艺术的新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环境和艺术专业发展的新模式等课题研究有待深入;对综合艺术学科专业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等还具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在绩效工资改革和综合预算管理实施后对收入来源的拓展任务艰巨。
四是管理机制需理顺。学术民主机制建设尚需健全,政务公开工作亟待加强,专项经费执行效率亟待提高,学院统筹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落实需进一步严格制度,学术和管理权力运行须进一步公开透明,直接和间接创收量化指标任务管理需更加明确。
以上问题的有客观现实存在的困难,转型过程阶段的必然,外部整体环境的影响,政策制度设计的滞后,利益角度多元的矛盾,思想观念能力的局限等,从根本上就是理念、状态、制度、执行力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建设和发展任务要求的不适应。
对这些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有所认识,但对其存在的深刻性,解决的艰难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必须勇敢直面问题,以改革精神破解难题,以创新理念提高认识,在建章立制中强化举措,为推进学院建设新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2014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和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研讨和审视新的形势和新的办学格局下学院建设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创新精神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抓住学科建设重点领域和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推进教学改革,引领艺术创新,不断开创我院艺术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保持本科、研究生教育规模总体稳定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接舞蹈中心和浦江新校区建设,研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青年艺术创想周”形成稳定工作机制和模式;艺术项目社会合作机制探索与园区建设启动;学生就业率保持不低于2013年水平;国际合作教育教学进一步提升;培训、演出、产学研资产经营效益保持增长;力争教职工收入更趋公平合理保持增长。
工作路径:以新的办学格局为基础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和研讨;以与国家和上海文化发展对接为导向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公平和业绩为导向的绩效工资改革试行;以权责对应和任务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机制改革;以信息化内容平台建设带动教学、科研、创作、学生、管理等工作水平提升;以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带动的学术权力机制体系梳理和制度建设;以筹备建校七十周年活动为契机的综合成果梳理和校友资源机制建设。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主要工作:
(一)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保持平稳和内涵提升
        1、做好2010级本科、研究生毕业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启每届毕业班总结报告制度。做好2011级毕业演出安排。
2、研讨修订针对2014级新生的教学培养方案,探索以教学课题组方式配备师资,与今后的毕业报告相对应。
3、科学制订2015年各类教育招生计划和年度工作及预算计划,学术委员会等做好论证工作。
(二)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4、以市教委本科专业达标评估为契机,选送上海市优秀专业,建立教学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探索强化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终端考核改革;结合上海市综合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部署合理规划专业布局。继续启动奠基性课程,强化选修课推进力度,促进专业资源融合。
5、继续推进工作室教学团队平台建设、工作坊机制和模式探索,落实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室和教研室制度,提高基础教学质量。
6、推动课程的自评、互评工作,保障课程质量。
7、结合两个演出季实施“社会和艺术实践周”;制订《上海戏剧学院展演(舞台、影视、装置)管理条例》。
8、确保完成内涵建设项目结项验收和中期检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 “戏剧戏曲学”、上海市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A类)、设计学(B类)建设的第二年阶段任务;做好上海市“立德树人”综合艺术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开局工作、国家文化创新工程《DTAM数字戏剧博物馆》、上海市科委“新媒体实验剧场工程”等中期成果检查。
9、“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和上海市“十二五内涵建设”(085工程)等项目要进一步加强校级统筹,细化任务和进度指标,明确责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按期完成的结项和检查工作。
(三)招生改革研讨和学生就业工作联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10、招生计划制订与未来就业分析研究结合,专业考试标准与教学、毕业环节的一体化工作课题研究。同时与工作室机制配套,保障学生自主学习选择空间。
11、进一步科学研讨符合艺术专业规律和公正清廉原则的招生制度完善和方法改革,既要克服个人权力过大的弊端,也要避免责任主体的淡化,同时加强纪律监督制度。加强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主要带班教师进行资质审议并加强制度约束。
12、做好2014年就业工作与创业指导工作。
(四)推进创作演出科研对接产业,探索协同创新合作
13、继续探索教学实践与创作演出联动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周和“青年艺术创想周”提升层次,丰富其形式和内涵,打造多维度、可持续的教学演出平台。与地区合作“2014上戏有戏演出季”在重庆上演、舞蹈专场在常州上演,尝试将毕业剧目、实习剧目推向市场。与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盛大网络公司、新疆艺术剧院、安徽省演艺集团、湖北潜江政府等探讨产学研合作。
14、创作中心、演艺中心与戏文系、表演等系的合作,组织重点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争取以话剧、戏曲、舞蹈、音乐剧、电影电视等各一部高水平的作品迎接2015年七十周年校庆。严格执行教学演出管理制度,落实毕业剧目和重点创作的导演等主创遴选制度。
15、“华山创意园区”启动运行。
(五)继续深化大中专一体化建设,保持附属中专领先水平
     16、附属戏曲学校与各院团合作演出,展示戏校60年来人才培养成果;继续做好文化部文华院校奖比赛;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与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合作创排《水浒108将之三荡寇志》并参加香港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
     17、附属舞蹈学校继续探索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上海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实施舞蹈专业方向群的创新建设,成立专业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启动“舞蹈创作室”建设计划;加强精品课程的研发、建设和推广;启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提升实训中心绩效和加强建设;完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项目中舞校用房的设计方案;继续做好漕宝路校区后续改建工作。
(六)加大师资建设力度,绩效工资改革探索试行
18、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探讨建立“青年教师卓越创新计划”, 创造条件鼓励青年专家脱颖而出。
19、继续加大重点骨干专家引进工作力度。
20、启动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试行工作。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内部分配“公平合理,绩效优先”的基本原则,优化分配结构,逐步建立公平与激励相结合,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平稳入轨、动态调整”的指导思想,在稳定过渡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绩效工资方案的试运行工作。
3月份将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上报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试运行一年,不断细化和完善,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征求意见等程序,到年底逐步形成正式实施方案。
细化各类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及时制订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出台与绩效工资改革配套的教学、科研、创作、管理、产业、教育培训等激励制度和政策。
检验绩效工资实施效果。2014年底对全年教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从工资结构、岗位类别、岗位等级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逐步实现收入结构的合理化。
21、根据市教委部署,按照“强化教学、提升质量、提高待遇、规范行为”的工作原则,做好“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七)学术民主机制落实,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22、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原则修订《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充实青年骨干教师和引进一定比例的校外专家,以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委员名额,保证非领导管理职务教师、青年教师委员的比例,严格执行任期制度,依照换届更新委员不少于1/3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名额和比例,通过民主选举完成酝酿已久的换届工作,对学术民主权力予以应有的尊重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3、进一步梳理明确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演出专家委员会的各自职能和工作界面。结合教学科研对接社会服务工作,研讨建立“产学研工作指导委员会”机制或相关职能的归并方案。
24、开展学术研讨和争鸣,研讨制订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以制度建设做好学院顶层设计。
25、结合工作分期推进制度建设和修订:起草《上海戏剧学院章程》,修订《学术委员会条例》、《教学指导委员会条例》、《演出艺术委员会条例》,《规划计划工作规程》、《预算工作规程》、《教研室和专业工作室管理规程》,《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干部职工考核办法》等。
(八)继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国际化水平。
26、落实国际剧协(UNESCO-ITI)世界演出艺术教育联盟的组织机制建设工作。
27、承办好人类表演学国际大会、亚太局会议、0ISTAT国际舞美组织年会、新媒体演艺创新国际专家研讨会。
28、积极继续推进与美国大学合作的冬季学院、推进与南加大戏剧学院及电影学院的教学与办学合作,法国ENSATT、里昂二大的第二期赴法国实习项目合作,推进德国孔子学院项目。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德国柏林戏剧节等国际演出活动。
(九)加强信息化内容和功能平台建设,带动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29、根据市教卫党委对高校政务网、学术网、官方微博三大平台的建设要求,要大力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学科专业发展和政务公开提供有力支撑。
30、制订《学院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宣传部、信息中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明确各自责任。
(十)运行保障和基本建设稳步推进
31、探索财务机制改革,规范综合预算管理。根据市教委实施高校综合预算管理,加大学校统筹力和责任的改革,建立健全学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信息公开“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项目负责人、相关院系、职能部门、监察审计、校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类专项经费的下达要经过学术委员会和职能部门审核论证。
32、制订和完善包括《科研横向项目管理办法》、《纵向项目人员经费管理办法》、《横向合作项目校内人员经费分配、奖励管理办法》、《继续教育办学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承担创收职能的资产公司、继续教育、演艺中心等部门的基本收入任务指标,同时建立奖励政策。
33. 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将审计工作端口前移,建立由审计、纪检、监察、组织部等组成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干部岗位交接经济责任审计,经费审批审计责任分解落实,监察审计人员队伍和机制落实。
34、做好华山路和莲花路校区学生浴室、华山路校区专家楼修建工作;完成各职能部门中央空调的更替工作;完成年度车辆更新、设备采购和报废工作;计划完成食堂餐厅空间拓展工作,保障各项工作中的后勤服务。
35、保证2014年浦江新校区开工建设计划进度,相关院系专业深度介入,精心梳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明确新校区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将上海市城市文化发展规划与学校内涵建设和艺术类专业人才系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中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使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十一)建校七十周年活动筹备和资源工作推进
36、整合资源,做好70周年校庆准备工作。构建组织框架,落实校友会和基金会的筹建工作。
37、坚持历史传承,校志编撰工作完成阶段成果。
38、建立校庆专项工作组,调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研讨70周年校庆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影视教学专题创作和拍摄校友纪录片。
 
展望2014年,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局,我们要在党委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胸襟来推动改革创新的实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2014年的各项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校七十周年,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返回]